那天,与诊所的王大夫讨论起根管治疗的一些概念。忽然发现现在我们很多时候对很多概念还是不很清楚的。这也制约了我们对根管治疗的理解。尽管我不是牙体专业的研究生,理论水平也不是很高,就当是抛砖引玉吧。
第一,根管治疗本身是一个清创(debridement)的过程,其本身并不具备直接的治疗作用,比如根充材料的消炎等。真正的根尖炎症的恢复是通过根尖周组织的自恢复来完成的。这点老马、小聂在其博客已经有了阐述。
第二,现代根管治疗操作的精髓是根管塑形(shaping)和根尖封闭(sealing).不论是我们现在常说的镍钛根管挫、机用马达,还是我们认为是新技术的热牙胶、常温牙胶(REOKO),还是根充糊剂的选择,还是超声根管器械的使用,概莫能外,都是围绕根管的塑形与封闭展开的。只有直线通路开好了,根管口的敞开做好了,根管形态预备好了,根尖狭窄区保护好了,根充到位了。才能更好的封闭。配之以牙冠的冠方封闭,才能较大限度的达到我们清创、封闭的目的。
第三,一个完善的根管充填,根管封闭,不但包括根充的质量好,还应该包括良好的冠方封闭,比如适时的冠修复。前年在北医听一位香港的根管医生讲课他提到了一个有趣的回顾性研究。结论是既便根管治疗不完善,比如欠填等,但是如果做了冠修复,其长期成功率反而可能比良好的根管充填却没有冠修复的患牙其远期成功率为高。
下面来一段读书笔记,摘自97年版的problem solving in endodontics的总论,借鉴一下吧:
把以前的一些旧的理论在今天重新加以审视,我们需要考虑一下以下问题:
1,因为根管清理与塑形后,细菌存在是必然的。所以根管系统“消毒”彻底是不可能的
2,“空管”理论在60年代后就已经被否定了。
3,用染料做微渗漏的研究仅仅是一种一个动态过程的一个静态评估,它把长期的冠方、根方微渗漏入封闭好的根管系统的复杂过程过度简化了。
4,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根管充填由于根管清理不彻底,或者三维塑形不好,或者用单牙胶尖技术来充填导致了根管三维封闭不足,缺乏量号的根尖封闭,是那个年代根充失败的主要原因。(可以反思一下几年前我们自己)
5,设计合理的一些现代研究显示,对根管治疗封闭后微渗漏是不可避免的,并不能完全封闭。
。。。。。。。。。
在所有病例中将会影响成功或失败的因素:
1,X线影像学的解读
2,根管系统内与牙根外的解剖因素
3,清创是否彻底,根尖操作的器械水平
4,在牙骨质-牙本质连接处(根尖狭窄区)的根尖封闭程度
5,冠方封闭的程度与冠部修复体的质量
6,治疗过程的无菌观念
7,患者的健康与全身系统状况
8,操作者的技艺与经验。
可能影响一个特定病例成功或失败的因素:
1,牙髓状态。
2,操作中的意外(比如侧穿或者器械分离)
3,冠折或者根折
4,牙周状况或者疾病的过程
5,咬合干扰或者咬合力
6,根尖病变的范围
7,患者的痛阈
8,根管封闭的水平--超填还是欠填
9,术后评估的时间。
10,根管钙化的程度
11,副根管的交通
12,牙根吸收的状况。
对最终根管成败没有影响的因素:
1,患者的年龄或者性别
2,牙髓损害或者牙髓坏死的原因
3,牙齿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