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老了发白齿脱虽然是自然规律,但与自身的健康状况、医疗保健条件等也有很大的关系。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牙齿健康的标准是:80岁口内余留20颗天然牙。
在我国,无论城市或农村,大多数居民都达不到这个标准。除了经济原因外,与口腔保健意识、口腔医疗环境及牙医的技术水平等都有很大的关系。我转业到地方接到第一个全口义齿是一个只有36岁的女性农民,她因牙周病加上不良修复,最后不得不行全口义齿修复,这大概是贫、病、医疗条件差的综合原因吧!可另一例患者却让我百思不得其解,一个在某部队医院从事护理工作多年的护士,只有23岁年龄却要找我做了一排准总义齿(上颌只剩两个8),问其原因,说是从小就爱烂牙,牙痛又不敢找牙医看,后来工作了找本院或其他牙医看都说要拔牙,结果就成这个样子。
再说一位到澳门定居的老人,原先他在乡下做了许多锤造桥,几年前找我检查过,制作虽不算好,但基牙稳固,全口还有十多颗天然牙,他儿子是我的战友,该处理的我都会帮他处理了。两年后的一天他再来找我,说是在澳门做了假牙不能用,我一看楞了,居然是全口义齿,虽然比较漂亮,但天然牙一颗不剩!老人诉说牙痛在澳门找了一个私人诊所,那个医生还是留学国外的研究生回来的,要他把剩余的牙拔光做总义齿,拔后3个月瘦了近20斤,做了假牙又不能吃。经过检查,假牙做的还不错,各方面都还标准,只是有些部位有压痛,经过两次修改就好。但是,如果能从患者的咀嚼功能考虑,完全不需拔那么多牙,也许这个医生是研究全口义齿的吧,单纯追求美观。
总义齿(全口义齿)修复本来不是我的专长,但在长期的实践中也摸索了一些经验,现把近期制作的一些病例发布,并提出自己的看法,仅供参考,不妥之处恳请同行指正。
牙齿有三大功能:
咀嚼:民以食为天,食以牙为先;
面容:面部下1/3的组成部分,也是参于表情的重要成份;
发音:某些音韵需要牙齿配合。
因此,总义齿是老年人生活中的一个重要寄托。下面介绍总义齿修复要注意的几个步骤。
一、修复前口腔检查
(一)牙槽嵴高度 全口可摘义齿修复取印模前需对患者口腔情况进行全面检查,重点应查牙槽嵴高度及吸收情况,对牙槽嵴低平病例,尤其是下颌,修复后可能出现固位不良等情况,应与患者充分的沟通。
(二)残冠残根 对于个别尚未拔除的残冠残根,如果有保留价值,应尽可能动员患者治疗后作为可摘义齿基牙,如果没有修复价值,患者又有拔牙禁忌征或不愿拔除的,有条件原则上要先行根管治疗,然后可选用覆盖义齿或磁吸附义齿修复。未行根管治疗的今后可能出现松动、压痛,需在拔除后义齿重衬,这一点亦应与患者充分沟通。保留残根的好处是减少牙槽嵴吸收,有利于义齿固位,但也存在着唇(颊)侧基托因倒凹制作困难等缺点。
(三)有无牙槽突 对于个别牙槽突吸收不良,不但有尖锐的突起,还可能存在唇(颊)侧倒凹,需进行手术修整,待伤口愈合后再取印模。
(四)唾液的质量 指的是口腔中唾液分泌的量多少及粘稠度,这与全口义齿的固位有很大关系。例如,有的患者唾液量很少且清淡,对义齿可能固位不良,这一点也应在取模前与患者充分沟通。
二、取印模
准确的取印模是制作总义齿的关键,而良好的模型除了印模材料外,还与取模操作技术有很大关系。
(一)托盘选择 合适的托盘边缘应宽于牙槽嵴3-4mm,长度应能覆盖上颌结节及磨牙后垫,个别不适应的可用烤软的橡胶打样膏制作特殊托盘,例如,托盘不够长、下颌舌翼区至口底深度不足等。
(二)印模膏调制 硅橡胶印模膏容易调制,水调澡酸盐印模膏需要严格的比例,太稀流动性大,不易获得精确印模,且凝固后易出现体积收缩;太绸流动性差也不易获得精确印模。澡酸盐印模膏调制先加水旋转调拌,稠度合适再翻转调拌,集中刮起,分摊均匀,表面平坦。
(三)取模 调好印模膏放置托盘中铺摊均匀并使表面平坦,以防空气滞留产生气泡。有的上磨牙结节颊侧与颊部黏膜贴合紧密,构成前庭沟间隙小,用澡酸盐取模可用食指先取少量印模膏压入,然后将托盘整体置入并调整好位置,拇指与食指配合拉开上唇,使托盘初步就位,唇侧印模膏挤向唇侧前庭沟,再将上唇放下,轻压托盘并用两中指固定好,直至印模材完全凝固取出。有的患者舌体与磨牙舌翼区贴合较紧,亦应先取少量印模膏压入,然后再把托盘整体置入,嘱患者抬起舌尖,拇指与食指将下唇拉开,再将托盘下压并固定好。取模中另一个要做的工作是肌功能修整,即在印模膏未凝固前嘱患者伸舌并活动,以确定舌侧边缘及舌系带的形状;术者牵拉患者唇颊或患者模拟正常唇颊活动功能,以显现唇系带、颊系带及前庭沟的深度。
注意事项:取下颌模前嘱患者要吐净唾液,取模时有恶心现象嘱患者深呼吸。
取印模时先就位轻置,拇指与食指拉起上唇往下覆盖,再轻压完全就位,并用中指固定好托盘中部。
检查印模效果,精确的模型取出时吸力感强。
三、咬合关系的确定
确定咬合关系(亦称颌位关系记录)是总义齿制作中最关键的步骤,包括上牙与下牙的上下、前后、左右三个方向的关系。
(一)上下牙高度的确定 生理上这种关系称息止合关系,实际上也是确定面部下1/3的高度。常用的方法是先在模型上铺一层自凝树脂或蜡片,再烤软蜡片折成数层成为马蹄形蜡堤,上颌压成平面,下颌呈突起的嵴,戴入口腔后先检查上下蜡堤接触情况,削除早接触的部分,再检查高度及咬合关系。简单的方法是:用塑料尺或口镜柄测量面部上、中、下三部分的长度,即鼻底至眉间点的长度等于眼裂至口裂的长度,又等于鼻底至颏底的长度。这三部分测量以眼裂至口裂的距离较准,鼻底至颏底的距离可参照这个高度来确定颌间距离,如果太高则削除部分蜡,太低则添加蜡堤高度。对于下牙槽嵴吸收严重的病例可适当的降低,这样可以减少侧向力的影响,增加义齿的稳定性。另一方面,此类患者先前无牙或有合面重度磨损,颞颌关节已适应颌间短距离的咬合,如果恢复正常高度则反而不适应。
面上1/3测量,但这个距离测量误差可能大,只能作参考,不能作为确定颌间距离的依据,颌间距离高度可选择眼裂至口裂的距离相对较准确,如下图所示。
蜡堤太高,下1/3比中1/3高出0.7cm,需要削除部分腊堤。
在蜡堤上画出中线的标志。
(二)水平关系的确定 高度确定后,接下来是咬合水平关系的确定,一是前后关系,二是左右关系。多数患者容易出现前伸合,根据教科书有几个方法可以参考,一是让患者吞口水的同时咬合;二是让患者舌尖舔腭部(可在腊基托腭部做一个小球)的同时咬合;三是让患者反复咬合,直至咬肌疲劳就会停留在息止颌位。左右关系主要观察上下唇系带是否对齐?并观察上唇系带是否处在上唇中点,极个别的会有偏斜现象。中线确定后用腊刀在腊堤上画出,以便排牙时参考。颌关系确定后用烧烫的腊刀把上下腊堤烫化几个点,使之粘在一起,整体取出冲洗后放在模型上,即可上颌架排牙。
(三)橡胶咬合法确定颌关系 用直径1.8钢丝弯成类似托盘形状,将橡胶打样膏烤软,捏成马蹄形敷在钢丝上,外表用保鲜膜包裹,用热水烫软后,捏出颌间距离的大致高度,放入患者口腔嘱正中咬合,测量面部下1/3高度,过高烫软后再咬,过低重新烫软再捏厚。本法的优点是可以反复咬合,下颌不易前伸,且可节约材料。
使用直径1.8mm钢丝弯一个支架
用红色印模膏烫软后捏成蜡堤状备用。为防止交叉感染,使用时用保鲜膜包裹。
四、关于假牙排列
假牙的排列主要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塑胶牙的选择 根据患者的性别、年龄、身高、面型及牙合大小选择假牙类型。例如:男性患者原有牙齿颜色多较暗,且面部皮肤亦多呈古铜色,选择颜色较暗的比较协调,如拜耳、賀利氏塑胶牙多较适用。女性则相反;城市居民大都喜欢与原有牙齿相近的颜色,而农村的女性大都喜欢颜色白的,如沪鸽牌的牙型较适用。身材高大者前牙应选择较长的,身材矮小者则相应选择短小的前牙。
(二)前牙的排列
前牙是影响面部容貌最重要的因素,假牙的排列至关重要,包括向前的突度、近远中向斜度、上下的高度、牙的扭转幅度及与邻牙的排列关系等。另一方面还要求两侧同名牙的上述排列要基本协调。就近远中轴向而言,两中切牙的根部稍聚拢,侧切牙则相反,根部偏远中,尖牙与侧切牙一样偏远中,但比侧切牙幅度更大。就排列弧形来说,如果全部按抛物线的弧形排列就很死板,正确的排列为两中切牙平行,侧切牙则排成正常弧形的位置稍内陷,尖牙在弧形线上近中稍外翻。唇面的轴向是平直而切缘稍向唇侧倾斜,但不能前突。对某些患者可以采用仿真的个性化排牙,例如,面部呈瘦尖型的患者,两中切牙适当内翻可以取得较为逼真的效果,与面部也比较协调。下前牙的中、侧切牙切缘较平齐,轴向平行,弧线与上合相对应,两尖牙根部稍向远中,与上尖牙相匹配,近中亦稍外翻。
各个前牙的牙龈线
上图为各个上前牙近远中纵轴线;中图为接近理想合前牙排列;下图为较死板的弧形排列。
这是一个个性化中切牙内翻实例
上图为近中内翻个性化仿生排牙
(三)后牙排列 后牙的排列主要要注意四个方面的问题:两侧高度要基本一致,防止戴牙后出现牙列不在同一平面上,显得面部歪斜;二是上下牙的工作尖原则上都要排在牙槽嵴顶,也就是主承托区上,个别因为上下牙槽嵴吸收程度不同,可能出现偏差,可做适当调整,但不能过多,否则应排成反咬合;三是要注意排成司匹氏曲线,即从下侧切牙到第二磨牙,除尖牙略高出,其他以第一磨牙近中尖为较低呈一弧线,上颌与之相对应,称补偿曲线;四是横合曲线,即从一侧上磨牙的颊尖、舌尖到另一侧上磨牙颊尖、舌尖连线形成一个弧线,下合与之相对应。简单的说就是上磨牙的舌尖应低于颊尖,下磨牙的舌尖应低于颊尖。
横合曲线示意图
上图为不正确排列的反横合曲线
初步排列后的模型
用焊枪喷吹使表面光滑
排牙完成后的唇面观
左右侧面观
试戴上前牙中线偏移
正确的中线与人中下方平行
完成后的总义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