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华骨髓库里拥有15万人份库容、并已成功配对并实现捐献366例的上海,将尝试以一种非血液采集的方式,来进一步扩大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的队伍。
2日上午,申城首场“中华骨髓库口腔拭子采集入库活动”在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举行。120名自愿报名的年轻医务工作者不需要像往常那样捋袖采血,而只是“张开嘴巴”接受口腔黏膜拭子采集,便成为造血干细胞志愿捐献者资料库中的一分子。
据悉,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管理中心目前拥有200多万人份的库容量,且每年正以10万人份的速率在递升。为探索出一条符合中国国情、与世界发达国家采集方式相匹配的采集方式,使我国的造血干细胞捐献工作在库容量、质控指标、采集方式和技术手段等各方面均走在全球先进行列。此次在上海的专项研究,将包括通过个人微信报名入库以及对医疗机构员工、高校大学生、社区居民等不同人群的采样,研究不同群体对采集方式的接受度、排斥性和信任感;研究多种志愿者征募的管理模式等。
1996年8月,我国首例非血缘外周造血干细胞移植在华山医院获得成功。20年来,华山医院的造血干细胞移植和造血干细胞捐献工作,一直走在本市的前列。自2006年8月17日220名医护员工集体留取血样以来,先后有379人报名加入造血干细胞志愿者行列,并有5人实现捐献愿望。2日,这里又成了沪上试点推广“微信报名+口腔黏膜拭子采集”方式的第一站。原定的一个小时现场活动又延长了一个小时,已有103名医生护士“忙里偷闲”,顺利完成了口腔黏膜的采集,顺利入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