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拉库佩为南印较大的藏人屯垦区,人口约有2.5万人,义诊地点之一的SOS藏人学校就位处其中。女校护提辛(TenZin)表示,学校内有超过1000名的孤儿、单亲及贫苦儿童,义诊团来之前,学生不太懂刷牙,甚至还有用树枝代替,牙齿不舒服时只能先忍耐,「集满一定人数」后,才能带去车程2小时、甚至6小时的大城市医院。
第3年参与义诊的牙医师薛文崚说,看过最夸张的案例,曾有藏人小朋友因为不懂怎么保养牙齿,蛀牙到就只剩下一边几颗牙齿能勉强进食。
由于北医大前几年来过SOS学校义诊多次,他说,有受过卫教宣导的小朋友,牙齿状况都比想像中还好,甚至优于台湾同年龄的小孩。
不光就医,就连前进印度义诊也不容易,除了水土不服等问题,医疗条件与不确定性也高,没有专用牙医诊疗椅,只能把桌子併起来充当病床,牙医师一整天都得自己弯着腰治疗。
台北医学大学海外医疗服务团7月下旬,前往印度进行牙科义诊与口腔卫教宣导,该服务迈入第10个年头。今年医生与学生团队,走访南印度较大藏人屯垦区比拉库佩(Bylakuppe)的藏人学校与当地藏人、印度身障中心,协助进行牙科治疗与卫教宣导,希望在当地医疗资源不便之下,也能让孩子们有口健康的牙。
北医大医疗服务团长蔡劼修指出,印度电压很不稳定,带来3台行动诊疗箱没几天就烧坏2台,还得跟SOS学校情商过去捐赠的顶替着用。但以SOS为例,目标仍每天要治疗逾120个学童。
这次义诊地点之一的Karuna Home身障中心,由阔倍(KHUBE)仁波切担任校长,并收容35名贫苦的重度身心障碍学生。阔倍仁波切坦言,由于学生包含智能障碍、脑性麻痹等状况,附近印度牙医都不敢来看,也不容易治疗或预防。
北医大口腔医学院院长蔡恒惠指出,身心障碍牙科在台湾也刚兴起。义诊现场就有身心障碍者因害怕尖叫,或身体障碍会不自觉动作,这些都要有人用被单绑住压制,并按摩嘴边肌肉放松与张口器固定嘴巴等辅助,才能保持医生与病患的安全。